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处理构成重大误解的赔偿协议情况
释义

什么是重大误解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自身过错对合同内容产生误解而订立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误解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例如,卖方错误地将一个标的物视为另一个标的物),也可以是双方之间的误解(例如,买方和卖方错误地买卖了原本是真品的油画)。误解必须符合某些条件才能构成合同变更或取消的法律后果。表意文字必须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存在误解
    

首先,表意文字应该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则无法评估是否存在误解。其次,表意文字的意思表达必须是由误解引起的,即表意文字的错误理解与其意思表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律上对合同内容肯定存在重大误解,一般误解不能解除合同。我国司法实践认为,对合同主要内容的误解必然构成重大误解,因为对合同主要内容的误解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可能使被误解方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果只是合同的非主要条款被误解,并且不影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则不应将其视为重大误解。根据《意见》第71条,“如果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另一方以及标的物的种类、质量、规格和数量的错误理解使行为的后果与其本身的意思相反,并造成重大损失,则可认定为重大误解。”

3。误会是误会方自身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他人的欺骗或不当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误会是表意文字的过错造成的,即表意文字的粗心和粗心。如果表意文字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例如,表意文字在另一方提交的合同草案上签字并盖章,而根本不看合同草案,则行为人无权要求撤销合同。法律不允许双方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以其行为对自身不利为借口,随时退出
    

误解完全是由误解方的行为造成的。在这方面,它不同于错误信息。在错误信息的情况下,表意文字所表达的意图是真实的,这只是由于传播者或传播机构的错误造成的。误解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误解是被误解一方的非故意行为
    

如果表意文字在签署合同时故意保留其真实意愿,或明知对方误解了合同而与对方签订合同,则表明表意文字想要追求其意愿表达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意图表达不真实的问题,因此不能将其视为重大误解
    

误解的一方通常会遭受巨大损失,可以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情况更复杂,律师协会还提供在线律师咨询服务。欢迎您参加法律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