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2年无效遗嘱有哪些 |
释义 | 遗嘱是公民生前对其死后遗产所作的处分和处理其他事务的嘱咐或嘱托。虽然我国法律规定遗嘱自由原则,但这一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以下几种情形均会导致遗嘱无效,且听法律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一、违反我国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遗嘱无效。民法典和任何其他法律一样,都不得违反我国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无效。 二、无行为能力或者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在未成年人中,除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以外,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和精神患者,均不得以遗嘱的方式去处分自己身后的财产。 三、违背遗嘱人真实意思的遗嘱无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应当无效;伪造的遗嘱应当无效;篡改的遗嘱,被篡改的部分应当无效。其根本之处在于它违背了被继承人即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为遗嘱本身的性质所不容。 四、违反法定程序所立的遗嘱无效。违反法定程序所立的遗嘱视为遗嘱未成立,这些遗嘱由于违反了必须遵守的法定程序,不具备遗嘱成立的必要条件,应当认定遗嘱自始无效。 五、遗嘱的内容含糊不清或自相矛盾的,或者遗嘱所附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此种遗嘱皆无效。这种遗嘱反映出遗嘱人在订立遗嘱时神智不清,思维逻辑混乱,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志,这种遗嘱理所当然无效。 六、取消或忽视胎儿应继份额的遗嘱无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应继份额。胎儿分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七、剥夺法定继承人中无生活来源又缺乏劳动能力的人的必要的遗产继承份额的遗嘱无效。从法定继承的角度来说,继承人所享有的继承权本来是平等的,但遗嘱继承因充分尊重遗嘱人的自由意志而打破了这种平等关系。如果对此不加以限制,就有可能会导致遗嘱人以遗嘱方式完全取消或减少那些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近亲属的应继份额,把扶养这些人的责任推给社会,从而危害社会利益。 以上就是法律网的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2022年无效遗嘱有哪些的内容,只有被继承人所订立的遗嘱合法有效,继承人才可以按照遗嘱的内容来继承分配遗产。否则,一旦遗嘱无效,就不会产生有效遗嘱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