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释义 | 又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人类历史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主要标志之一。各尽所能,就是社会成员各尽其能,不计报酬地自觉为社会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安排劳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按需分配,就是社会将保证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消费品的需要,而且保证具有高度文化教养、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一切合理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早在莫尔的《乌托邦》中已有空想的按需分配方案,即生产单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交入公共仓库,并从公共仓库中领取所需的一切。卡贝在1845年出版的《伊加利亚旅行记》法文第三版中首次明确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概念。到1875年马克思写《哥达纲领批判》时从科学上论证了这一原则。实现这一原则的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有了极大的提高,三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失,劳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它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区别在于,它不是按各人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消费品,而是按社会成员的需要提供消费品。这就超出了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使人与人在经济上的彻底平等最终得到实现。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