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退耕还田拆迁标准 |
释义 | 一、退耕还田拆迁标准 1.退耕还林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是按照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6~10倍来进行确定的。 2.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3.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1)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是按照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来计算。 (2)对于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则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来计算。 (3)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4)除了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外,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来规定。 (5)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二、土地归属与利用 退耕还林后,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需要明确。 1.退耕还林后,如果国家制定措施并有安置的,土地属于国家;而未制定措施与安置的,则属于原来的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 2.退耕还林就是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两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实行一系列的补助政策,如补助粮食、现金、种苗和造林费等,同时还需要免征农业税,并禁止在退耕地内间作粮食和蔬菜。 4.在退耕还林后,地表植被完整性和水土保持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需要采取立体经营的模式,如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竹间作、林草间作、灌草间作等。 5.在生态地位重要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并实行封山管护。 6.在雨量较丰富、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以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当发展经济林。 ![]() 三、退耕还林法律规定 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依法进行。 1.要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人承包的政策措施,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的主要环节。 2.同时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 3.对于补助政策方面,国家规定了具体的补助标准和年限,如退耕地每年每亩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补助粮食和现金,以及一次性种苗和造林费补助。 4.对于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造林也有相应的补助标准。 5.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还应当免征农业税,禁止在退耕地内间作粮食和蔬菜。 6.在法律责任方面,如果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如擅自复耕、拒不归还退耕土地等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需要严格依法进行,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确保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退耕还林关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本文为你详解退耕还林的拆迁标准、土地归属与利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请跟随法律小助手法律网一同探究,让我们共同为绿色发展助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