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下双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
释义 | 一、什么情况下双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在房屋租赁合同关系中,除当事人约定外,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规定,双方在以下情形下享有合同解除权: (一)承租人的解除权 在租赁房屋具有瑕疵(包括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致使承租人无法使用,或者利益受到重要影响,或者在相当期间内不能进行使用收益的,或者租赁房屋毁损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四百三十三条规定:“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一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一条规定仅限于物的瑕疵,而且限于物的瑕疵达到“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程度。 (二)出租人的解除权 (三)双方均有的解除权 不定期的房屋租赁合同,双方均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民法典》第七百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实践中,因房屋租赁合同的解除而发生的纠纷也比较多。 二、怎么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权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三、行使合同解除权有期限限制吗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综上,在我国,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是有期限限制的。 合同的解除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否则当事人任意的解除合同肯定是不符合我国法律的,而且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我国法律中赋予当事人约定解除权以及法定解除权,只不过是行使权利有时间限制的。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什么情况下双方享有合同解除权的相关知识,在租赁关系中,如果房屋因为存在质量瑕疵导致不能再住下去的,这时双方都有合同解除权。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三十三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一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