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无罪推定
释义

无罪推定

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有罪推定”的对称。在刑事诉讼中,任何被怀疑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推定为无罪,不得被认定为有罪的人。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特有的原则。将无罪推定确定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并使之法制化,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8世纪,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在法律上对无罪推定作出明确规定,始于法国大革命后制订的《人权宣言》。此后,无罪推定逐步发展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普遍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各国公民宪法性权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罪推定也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都确认了无罪推定原则。各国和国际有关法律文件,关于无罪推定的表述主要为两类:一类是被告人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当被假定无罪;另一类是被告人在未经法院最终判决之前,不得作为犯罪的人。关于无罪推定原则是否适用于我国,长期以来认识不一。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与此相联系,在法律上首次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加以区分,废除了原刑事诉讼法中使用的“人犯”概念;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确认了罪疑从无原则,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后证据仍然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不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明确起诉方承担证明责任等。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确立及相应制度与程序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加强诉讼民主、健全诉讼法制的立法趋向。

随便看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