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股权转让协议有哪些违法情形?
释义
    【为您推荐】镇海区律师 赫章县律师 涪陵区律师 蒙城县律师 宁晋县律师 成华区律师 铜山区律师
    我们知道,原则上股权转让协议自其成立时生效,但复杂的现实中总有一些例外的情形,有的股权出让人在其他老股东不知晓时即私下向非股东转让其股权,这种情形违反了其他老股东的同意权,使得他们失去了优先购买股权的合法权利,这种股权转让协议就是可撤销的;还有的股东为了躲避债务,故意转让其股权给不知实情的股权受让人,另其白白蒙受损失,这种行为的性质很恶劣,由此产生的股权转让协议是无效的。那么,究竟股权转让协议有哪些违法情形呢?就由法律咨询网站的小编来告诉您吧!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和可撤销要具备若干法律状态,如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损害公共利益;显失公平等等。在不具备这些情形的条件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其成立起即发生法律效力。但在股权转让的法律范畴内,因特别法之存在而使股权转让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范围超越了上述合同法的规定。
    1、公司内部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导致对外转让股份之协议效力处于不稳定状态。股东对外转让股份,未向其他股东进行通知,或转让价格条件优于内部通知的条件,此时,转让协议的效力要区分是否已实际履行来分别判断。第一,转让协议已签但尚未履行,此刻协议虽已生效,但由于内部股东的法定优先购买权对协议履行的效力进行了有力限制,权利受侵害的股东可直接主张优先购买权,使对外转让股权之协议无法实现;第二,转让协议已签且已实际履行,享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不能直接要求优先权,但可以主张侵权股东对外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其依据是最高法《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的规定,合同撤销后,依据《合同法》理论恢复至合同签订前状态,返还股权,退还价款,则享有优先权之股东可按原同等条件行使优先权;第三,转让协议已履行且外部公示手续均以办理完毕,此时,出于维护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等公共利益方面考虑,如果超过一定期间(如一年)享有优先权之股东不主张行使其优先权,股东优先购买权将消灭。
    2、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股权的转让必须履行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因为前置审批的问题导致了大量司法诉讼涉及其中,尤其是外商隐名投资及外商股权转让,其目的无外乎意图规避我国关于外商超额投资及行业投资限制的规定。本文仅针对股权转让问题,涉及纠纷的外商股权转让问题,绝大多数是以未办理合同审批为由要求认定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可以是转让方主张,也可以是受让方主张,主要根据公司经营效果而导致相应利益亏损方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归根结底是利益导向问题。主要区分为两种情形,第一,合同已签订,未办理审批手续,受让方也未实际参与经营,此时,可由权益受侵害一方主张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第二,合同已签订,未办理审批手续,但受让方已经实际参与经营,此时,公司具体经营管理状态已发生改变,协议已经实际履行,除未经主管部门审批外,协议不具有任何其他可以无效之合法缘由,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司法机关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判定,将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遭受的损失程度、维持公司经营的最佳效果等各个方面,促成在某一权衡点上达成共识(不同案件不同处理,需要原、被告与办案法官的充分沟通)。
    3、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特殊规定。这体现了国家对国有财产的特别保护,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必须满足若干条件。《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一)资产拍卖、转让,与之相应的规定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是指发生该条款所说的经济情形时,除经国有资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予评估外,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受上述程序条件的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股权转让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巨大,股权转让双方当事人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法律准备,在现今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是一种必要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另外,股权转让相关当事人对股权转让协议有哪些违法情形要有足够的认知,要严格遵循法律的规定进行股权转让,不但要对转让条件有合法的约定,同时也要依法约定好股权转让的程序,且公证、工商变更手续等都不得马虎,以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的侵犯,当然,这也是现代人理性行使经济行为的必要途径。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