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补偿款标准有哪些 |
释义 | 如果梳理这个村的2015年,头条大事算得上调地新规划大棚种植区了。2015年,在我们国家大力倡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土地生产力的大命题下,桑家营子村以村民诉求为导向,紧扣村情,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办成了这件在农村被视为头号难题的大事,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的土地矛盾,还借机流转了土地,改新了蔬菜大棚,400个老旧棚换成了160个新式农业车间,忙碌在宽大的“农业大车间”里,老百姓增收有了新的动力。调地,桑家营子村调出了活力,调出了效益,调出了农村和谐发展的新动力。 大调地破矛盾 大棚蔬菜产业在寿光落地开花,进而发展到全国,这20多年蔬菜产业的发展让寿光农业在全国声名鹊起,也为寿光的老百姓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道路。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农业也到了需要转型的重要节点。在我市,摆在设施农业转型面前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长年积累、多种因素造成的人地矛盾,一个是很多蔬菜大棚老旧,落后于当前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随着近年来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变化,农村的人地矛盾逐渐凸显,“减人不减地,加人不加地”,使得人口与所耕种土地不相平衡。比如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2000年时调整过一次土地,15年之后,因为死亡、外嫁、内娶、出生等这些原因,导致1100口人中,有180口人没有实际耕种土地。 桑家营子村全村耕地不足900亩,除了一小部分粮田,之前共有近400个大棚,平均一个大棚占地不到一亩地,而且每个大棚前后都留出了不小的一块地用来种植小麦等作物,这些大棚在建设之初都没有统一规划,各家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承包地上随意建设。据统计,全村近900亩耕地有差不多300亩没有得到高效利用,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 人地矛盾和部分耕地得不到高效利用直接导致了许多想扩大种植规模的农户无地可种,而村里又有许多人因为发展了其他产业而不愿种地,虽然名下有承包地,但并不依靠这些土地来生活,甚至很多土地随意种点作物,完全没有发挥出土地的最大价值。在2015年桑家营子村土地调整前,村“两委”摸底的不想种地的人数达到了近250口。一方面,这些人想从土地上摆脱出来,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想种地而不得。 人地矛盾几年前已经被大家所认识到,但土地调整一直未能成形,2014年底,村“两委”换届之后,桑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桑*亮和村主任桑*德继续搭档,村“两委”向全村村民明确提出,2015年一定要重新调整土地。 划地块抓阄建棚粮食亩价当“杠杆” 土地调整的第一步是把全村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里,由村“两委”统一进行分配和规划,“土地调整必须要依靠村委这个平台,村委要在这其中发挥绝对作用,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和调整的合理。”桑家营子村村主任桑*德介绍。 根据前期的摸底,全村大约有250口人不想种地,这些人大多在外经营物流或者其他产业,想从土地上摆脱出去,按照确定的每口人1500元土地补偿款的标准,将村集体土地租金用于补偿这些脱离土地的人。“这样一来,这250口人空出的土地就匀到了其他想种地农户的身上,农户的耕地就变多了。”桑*德介绍。 按照当前蔬菜大棚的发展水平,村里统一规划制定了宽28米,长95米-190米不等的建设标准。然后根据每户人口多少分档进行抽签选地,全村共分为7口人以上、6-7口人、5-6口人、4-5口人、4口人以下这5档。为便于解释,桑*亮从屋里搬出了当时分地时用到的木床板,每块地位于什么位置、具体大小是多少都在木板上标记了出来。“当时我们把这些详细的信息写在木板上,让选地的农户一眼就能知道自己抽到的地在哪里。”桑*亮介绍。 选地的时候先从人口多的户开始抽签,然后依次往下选,全村最大的一块地占到了7.99亩,长190多米。受地形的影响,每户抽到的地块并不一定与该户人口所对应的亩数一样大,那多出的或者少的土地该怎样平衡呢?“这里还是用1500元的标准来调节,抽到地块大于人口所对应亩数的,多出部分按照每亩1500元交到村里,少的由村里进行对应补齐。”桑*德介绍。比如,一户家庭有5口人,应该分到5亩地,但实际抽到的地块有5.2亩,那么多出的0.2亩就要往村里交钱,共交纳1500*0.2=300元。 村委的平台必须要在其中起到平衡的作用,“不论进钱还是出钱,都要从村委走,由村委进行统一的计算核准,保证了全村都能按照一个标准来办事。同时,以后如果加人口或者减人口,也要通过村委,按照1500元的标准进行平衡。我们确定三年一个周期,三年后根据当时的情况,再确定新的每亩土地补偿款数额。”桑*德介绍。 农村的事情不仅要讲规矩,还要讲人情,所以说农村工作更为复杂。土地调整后,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俺想跟俺兄弟的地挨在一起,有什么事还有个照应”、“我们家人口多,但是劳力少,地太多了,能不能换个小点的?”“我家住村东头,但是我抽到的地在村西头,干活不方便,能不能调一调?”……“这些情况我们早已经预料到了,所以在土地调整完之后马上告诉村民,允许各户之间互相换地,但必须由村里出具统一换地合同,标明具体的换地事项。”桑*德介绍。 2015年8月10日土地全部调整完成,目前,全村160个全新的大棚已经建成,“希望的蔬菜苗子”已经在大棚内枝繁叶茂了。 调地+大棚升级换来村民增收 土地调整除了解决人地矛盾之外,更为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就我市而言,与种植其他作物相比,大棚蔬菜还是最为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亩菜十亩粮”的说法,而今,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一亩菜已经相当于四五十亩粮,甚至更多,大棚蔬菜的产出效益可见一斑。 桑家营子村在此次调整之前,多数大棚只有六七十米长,不足十米宽,一个大棚种好了能收入五六万块钱,种不好可能四万的收入也达不到。而现在,长百米,实际宽15米的大棚,一年收入十万以上不是问题。“建设这样一个大棚的成本大概在13万元左右,我们村以种茄子为主,如果行情好,一年回本。”桑*亮介绍。老棚陈旧,面积小,保温差,新棚面积大,保温性能更好,面积的一倍增长可能带来效益的多倍增加。 桑家营子村的农业转型已经上路,下步该如何发展,村“两委”也已经做好了打算。“最近我们正在筹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的力量来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同时准备申请我们自己的茄子商标,走品牌化的路子,进一步提升农户的致富水平。”桑*亮介绍。(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