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法定继承 |
释义 | 大家经常听到遗产官司新闻事件,尤其是港台地区的豪门遗产纠纷。经常上娱乐新闻版面,谈到遗产,就会牵扯继承权的问题。不过一般大户人家都会提前立好遗嘱,继承分配的问题还用不上法定继承。那么法定继承是什么呢?法定继承就是指死亡人在拥有大笔遗产的情况下,却没有订立遗嘱。这种情况下的继承人都应该是拥有法定继承资格的人。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都谁拥有法定继承以及法定继承的相关条件。 关于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或者遗嘱继承人无法继承的情况下,首先是配偶、父母、子女。 其次是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都是法定继承人。 关于法定继承的特征: 首先法定继承是作为遗嘱的补充附属,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和遗嘱继承人无法继承的时候凸显它的重要性。 法定继承人基本都是直系亲属或者说是跟被继承人有直接关系的人。 法定继承的权威性不容质疑。 法定继承、遗嘱和遗赠是同等存在的。 触发法定继承的条件是什么? 没有遗嘱的情况下 继承人放弃继承、继承人没有继承资格(继承人死亡、严重犯罪行为等) 遗嘱没有涉及到的部分、遗嘱共有人其他继承人享有的部分 法定继承相关注意要点: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继承资格没有因果关系 继父母与孩子的继承资格要看抚养孩子的年龄段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配偶、子女和父母的继承利益均等。在没有父母子女配偶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以及爷爷奶奶外国外婆才有继承资格。同样,继承利益均等。 (儿媳、女婿对公婆岳母岳父有赡养义务同样有资格继承遗产) 生活困难或者继承人没有行为能力可以多分配一些遗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