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能重复起诉的案件有哪些 |
释义 |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认定重复起诉的一般标准 新民诉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该条规定,系针对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五项 作出的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中的“重复起诉”这一概念,第一次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而由于上述法条系民事诉讼法中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具体规定,故而对该条款的具体解释,也可以作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具体适用规则。 但是,新民诉法解释对重复起诉的这一解释和界定,却未能真正解决民事诉讼中何为“一事”这一本质性的问题。 根据新民诉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重复起诉的构成要件有三,即: 1、当事人相同; 2、诉讼标的相同; 3、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的裁判结果。 这三个构成要件里边,当事人相同最好理解,即后诉的原告仍为前诉的原告,而后诉的被告仍为前诉的被告。如果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发生变化的,则并非“重复起诉”。 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诉请实质上否定前诉的裁判结果也好理解,比如后诉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即是对前诉实际履行合同的裁判结果的否定。当然,在新民诉法解释颁布前,学界和实务界对于重复起诉或者“一事不再理”的理解中,一般均以前诉和后诉的诉讼请求相同为要件,而对于后诉诉请实质上否定前诉的裁判结果的情况,则并未涉及。此次新民诉法解释将此作为重复起诉要件之一,确有必要。 但是,什么是“诉讼标的”相同? 诉讼标的这一概念源自德国法,并成为大陆法系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学界(德国和日本学界)的认识还是统一的,即诉讼标的是诉讼当事人之间请求法院裁判的法律关系。随着理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诉讼标的理论亦发展出各种新的学说,目前学界普遍接受的通说,认为应当按照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指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来确定诉讼标的。而按照这一理论,诉讼请求不同,则即便原因事实相同,亦可能构成不同的诉讼标的,从而导致不同的诉的发生。 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目前采取的通说仍将诉讼标的理解为“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裁判的法律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对一个事实在法律层面的不同解读,可能产生众多的法律关系,而如果每一种法律关系都可以构成一个诉讼标的,那么也就意味着一个事实是可能被“重复起诉”到法院,并可能得到法院不同的裁判结果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关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规定,如果债权人依据合同法主张了违约赔偿后,是否还可以另行起诉主张侵权责任呢?至少按照新民诉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债权人仍然可以提起诉讼而不构成“重复起诉”,毕竟违约赔偿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其诉讼标的并不相同啊。 由此可见,新民诉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关于重复起诉的一般标准,由于将“诉讼标的”这一玄之又玄的概念作为判断标准之一,从而没能很好的解决“重复起诉”或者“一事不再理”,相反却可能导致对裁判结果不满的当事人,通过主张其他“诉讼标的”而“重复起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