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释义
    本文介绍了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等相关问题。
    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该条款明确了五种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形式,这是科学的、完善的。
    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基础上,在1987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和2001年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8条中,都明确规定了侵权人应当承担上述五种民事责任方式。
    停止侵害,是指加害人应当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或违法行为。当民事主体的财产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正在受到侵害时,应首先运用这种民事责任方式。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一般适用于侵权人侵害他人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都应公开进行,而且其内容必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其范围应与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赔礼道歉,这与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其实是连在一起的,道歉的过程也就起到了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效果。侵权人致人精神损害,如果损害后果显著轻微,可以适用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方式。赔礼道歉是否公开进行、公开程度如何,可根据受害人的请求或双方议定,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决定。
    赔偿损失,即用金钱赔偿精神损害,这是承担民事责任方式中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也是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核心。
    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后,侵权人是否承担精神损害金钱赔偿责任,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一直是人民法院比较难以把持的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将“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作为受害人请求金钱赔偿精神损害的标准,以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确定标准,相对具有合理性,也能发挥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惩罚、调整的作用和功能。
    按照《民法通则》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对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在侵权人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后足以弥补受害人精神损害的情况下,受害人请求用金钱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以上五种民事责任形式,也并非必须是依次适用之。
    延伸阅读: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相关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二)致人死亡的,为残疾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死亡赔偿金的问题,小编向您推荐: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和适用范围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8: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