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处理 |
释义 | 一、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处理 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来要求其支付工资。 劳动者在治疗工伤的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公司应当按照该标准每月足额向其支付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需要哪些证据 法律网提醒您,在工伤期间,如果公司不发工资,需要收集以下证据: 1.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工作证、工作牌、工资交易记录、工资条、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等。这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申请劳动仲裁和维权的必要材料。 2.工伤认定申请表和诊断证明:这些文件能够证明你的工伤情况和受伤程度,是要求工伤赔偿和工资的依据。 3.工资收入证明:如银行流水、工资条等,能够证明你的工资收入情况,以计算工伤期间的工资损失。 ![]() 三、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仲裁时效 劳动的争议在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是1年,仲裁时效的时间从当事人晓得或者当晓得当事人的权利利益受到侵害的日期起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引用法条: [1]《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