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继承法
释义

继承法

调整遗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继承,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财产继承,即把死亡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转归有权接受该项财产的人所有的一种法律行为。死亡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在我国,遗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运用立法形式,保护公民财产继承权,正确处理继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于安定人心,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保护社会财富,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是十分必要的、有利的。以立法形式调整继承关系,是指对遗产的概念和范围,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的接受、放弃和继承权的丧失,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份额,遗产的保管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世界各国均有继承立法,且绝大多数表现于民法典之中。1985年4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对继承中的各种关系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是中国继承法的基本法律。该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继承的原则以及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产的处理等。

随便看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