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诉讼时效若干规定
释义
    民事诉讼时效针对权利人的请求权设立的。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要在一定期间内施行权利。当时效届满时将失去法律保护的制度。以下的内容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诉讼时效若干规定的法律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诉讼时效若干规定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释〔2008〕11号
     【发布日期】2008-08-21
     【生效日期】2008-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人民法院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第八条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第十一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第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第十三条 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仲裁;
    (二)申请支付令;
    (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四)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五)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六)申请强制执行;
    (七)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八)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九)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第十四条 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第十五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十六条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第十七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第十八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第十九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第二十一条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时,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
    是,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
    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六、诉讼时效
    165.在民法通则实施前,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民法通则实施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从1987年1月1日起算。
    166.民法通则实施前,民事权利被侵害超过二十年的,民法通则实施后,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分别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或者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一年,从1987年1月1日起算。
    167.民法通则实施后,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自权利被侵害时起的第十八年后至第二十年期间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或者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一年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自权利被侵害时起的第十九年后至二十年期间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提起诉讼请求的权利,应当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二十年内行使;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
    168.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169.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特殊情况”。
    170.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171.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
    172.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认定为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中止。
    173.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的,可以认定诉讼时效中断。
    174.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调处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期间即重新起算;如调处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期限届满时重新起算。
    175.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176.法律、法规对索赔时间和对产品质量等提出异议的时间有特殊规定的,按特殊规定办理。
    177.继承的诉讼时效按继承法的规定执行。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遗产未分割的,即为共同共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均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二、诉讼时效的具体起算时间包括几种
    (一)定有履行期限的合同债权请求权,从履行期限届满时起算;
    (二)未定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债的关系成立时起算,如果成立后承诺有履行期限的按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对待;
    (三)附条件、附期限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时起算;
    (四)原物返还请求权从租赁关系终止时起算,恢复原状请求权以物被损害时起算;
    (五)以不作为义务为标的的债权,从义务人违反义务时起算;
    (六)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的伤情,后经检验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以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三、诉讼时效法官能主动审查吗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上是义务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人是否行使,司法不应过多干预,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要求。
    当事人一方根据实体法上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在诉讼中提起的诉讼时效抗辩是实体权利的抗辩,是需由当事人主张的抗辩,当事人是否主张,属于其自由处分的范畴,司法也不应过多干涉,这是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应有之意。
    因此,遵循上述意思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在义务人不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形下,人民法院不应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该规定也与法院居中裁判的地位相适应。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由上可知,我国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期间一般是三年,并详细规定了各种纠纷情况下诉讼时效如何起算。以上就是由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诉讼时效若干规定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网律师。
    
    
    引用法条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条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条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条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条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
  •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
  •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
  •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
  •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
  •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
  •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
  •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
  •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
  •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
  •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 [4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拓展阅读
    
  • 怎样确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
  • 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 执行异议案件的期限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7: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