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盗窃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释义 一、盗窃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有盗窃行为的,且达立案标准金额的,构成盗窃罪,区别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未达立案标准的,可以通过不当得利主张返还。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方受到利益 ,一方受到损失 ,受利益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没有合法依据。
    比如:甲去银行取款,点钞票的点错了,多给了一万块,那么这个一万块就是不当得利,应该返还。
    盗窃罪的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3、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而决定。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
    2、财产或利益的消极增加,即因财产或利益本应减少而未减少所得的利益。包括:
    (1)债务的减少或消灭。债务人以其总财产为一般债权提供担保,债务的减少或消灭,使债务人原本应履行债务的负担减少或解除,对他而言,也是得利。
    (2)本应设定的权利负担未设定。
    (3)劳务或物的使用。例如甲依据与乙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其提供劳务,后该劳动合同因违反劳动法而被宣告无效,乙因甲提供的劳务而受有利益。无合法权利擅自使用他人之物的人也因物的使用而受有利益。
    3、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
    4、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
    5、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
    三、不当得利返还范围包括哪些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如下所示:
    1、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情事,如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
    2、恶意受益人负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若恶意受领的利益不存在,不论其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应当如数偿还,不得主张因利益不存在而免除偿还义务。
    以上就是由法律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盗窃是否属于不当得利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综上所述,盗窃行为可以认定为盗窃罪的,直接构成盗窃罪,无法构成盗窃罪的,属于不当得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的,欢迎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