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引经注律 |
释义 | 中国古代注释法律的方式之一。引用儒家经义注释法律,阐发法律思想,西汉中期儒家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儒家经典日益受到重视,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经学”也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学说。至东汉章帝的“白虎观会议”后,经学的长足发展促进了注释汉律之风的盛行。东汉的经学大师如许慎、马融、赵歧、郑玄、何休等人都以注经兼注律和引律说经、引经解律而闻名于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便引律来解释汉字,并使经、律互相为用。郑玄注释《周礼》、何休注释《春秋·公羊传》多引《汉律》以为说,甚至用经义为《汉律》注疏或章句。注家蜂起,各成门户。据《晋书·刑法志》记载:“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形成了中国律学发展史上两汉时期空前兴盛的局面。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