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胁迫 |
释义 |
一、什么是胁迫 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即胁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胁迫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惧而故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胁迫人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受胁迫者作出的意思表示与胁迫者的意愿一致。 2、胁迫者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如胁迫者必须要有以将要有的损害行为或者接对对方施加损害相威胁的行为。如果没有胁迫行为,只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不构成胁迫行为。胁迫在合同中常常表现为强制对方订立合同而实施的,也可以是在合同订立后,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3、胁迫行为必须是非法的。胁迫人的胁迫行为是给对方施加一种强制和威胁,但这种威胁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一方有合法的理由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就不构成合同中的威胁。如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如对方若不按时履行合同,就要提起诉讼,则因为提起诉讼是合法手段,不构成胁迫。 4、必须要有受胁迫者因胁迫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胁迫者订立的合同。如果受胁迫者虽受到了对方的威胁但不为之所动,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或者订立合同不是由于对方的胁迫,则也不构成胁迫。 二、如何证明是胁迫下签下的借条 1、被胁迫写下借条后,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留底,报案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2、与对方沟通,找第三人在旁边作证,证明自己是被胁迫的; 3、与对方接触时随身携带轻便录音录像设备,受到胁迫时可及时拍录取证。 三、法官主要从三个方面证明借条无效 1、对双方陈述和对证人证言的审查。 2、对借条形式的审查。 3、公安机关的报警记录。 以上的内容便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什么是胁迫以及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综上,因受胁迫而产生的民事行为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的意志,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本文中主要以胁迫构成要件模式中的相对安全模式为依据,对构成胁迫构件的要素加以进行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判断。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上法律网网站咨询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