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回避谁决定
释义
    一、民事诉讼回避谁决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审判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由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其回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三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
    (四)是本案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当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权的;
    (六)与本案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第四十六条 审判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由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其回避。
    
    二、民事诉讼回避申请书范本
    申请人: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参与本案工作的职务
    请求事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人民法院
    申请人:________
    年月日
    三、民事诉讼法定回避情形是怎样的
    我国民事诉讼中,回避的适用情形主要有:
    (一)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所以,与本案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二)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回避理由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诉讼回避谁决定的相关知识,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三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六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0: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