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施工合同的履行应遵循两个原则
释义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第二,签订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主体平等合同当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所有民事主体在法律人格上一律平等,享有独立人格,不受他人支配、干涉和控制。只有合同当事人的平等人格才能实现合同当事人的平等法律地位。合同当事人平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前提和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交易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具体要求。(2) 当事人有依法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契约自愿原则又称契约自由原则。其含义包括订立合同、选择相对人、选择合同方式、确定合同内容、自愿或自由地解释合同。当然,合同自由原则的实施并不排除法律和国家对合同的适当干预和限制。在经济活动中,合同的任何一方既享有权利,又承担相应的义务,如相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规范了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限制了合同自由原则的滥用,要求形式公平(即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实质公平。合同的实质公平是指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大致相等。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不公平的合同。诚实信用原则又称为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和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包括合同行为在内的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有欺诈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有三个基本功能:确定行为规则、平衡利益冲突、解释法律和合同。诚实信用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的要求。(5) 当事人订立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是人们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维护公益性原则,即公序良俗原则,包括社会公德、公序良俗。守法、维护社会公益性原则是合同法的最高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集体或者第三人;
    

(三)以合法形式隐瞒违法目的;
    

(四)损害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帮助,欢迎来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8: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