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区分工程预付款合同的效力
释义

以下是合法和无效的合同。另外,一般来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方式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以欺诈、胁迫的方式订立合同,不构成无效,同时必须符合“损害国家利益”的条件。所谓“国家利益”不是国有企业的利益,而应解释为受刑法、行政法等公法保护的利益。具体判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否有效,看预付款条款是否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合同效力的确定,取决于双方订立合同主观上是否出于恶意,客观上是否违背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现实中,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采用“巨额垫款”、签订合同后退货等手段,恶意排挤竞争对手,规避投标,存在共同过错,这是“恶意”,可以认定合同无效。三。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即目的因非法而无效。在实践中,一般的“预付款合同”由于缺乏“非法目的”的主要构成要件,不能视为包含了企业间借贷的性质。以开发商为例,建设单位从事工程建设,获取建设利润是合法的。如果存在“提前还贷条件”,且利润高于从开发商开发利润中提取的正常贷款利息,则构成“非法贷款目的”,可视为无效合同。也就是说,具体问题必须详细分析。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公共利益,是对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补充。据此认为,法律、行政法规未作具体规定的合同不具有效力,不宜认定为有效合同,不宜作为社会干预和限制合同自由的法律武器。如果建设单位垫付的大量款项确实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社会不稳定,扰乱建筑市场,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即使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可以认定合同无效。但我们不能都认为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垫付”造成的,因此需要具体案例分析。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实质上,合同行为和合同内容大多是当事人的私事,合同法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原则。但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市场交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强制性规定排除当事人的自觉自治。判决依据应当以签订合同时的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