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扣留劳动者工资作为保证金的劳动合同无效 |
释义 |
抵押性质的劳动合同无效。为了防止劳动者“跳槽”,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以身份证、档案和现金作为抵押,甚至扣留劳动者的福利或工资。一旦工人“跳槽”,用人单位将扣押抵押物。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而且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2010年2月,小李在北京一家汽车运输公司当卡车司机,月薪3500元,劳动合同期限两年,试用期两个月。试用期内,公司没有给小李任何工资。公司表示,将在试用期内暂扣小李工资,劳动合同期满后发给小李。小李认为这不合理,便向律师咨询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第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第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方式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返还劳动者,并处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些企业以防止盗窃、跑路、违章为由,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和“保证金”。如果没有押金,试用期内的工资将作为抵押扣除。其实,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一旦职工向劳动部门投诉,企业就不值损失了。新《劳动合同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因此,新法实施后,企业收取押金、扣留凭证,不仅要面临行政处罚,还要面临民事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小李可以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要求用人单位及时支付临时工资;协商不成的,小李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是劳资双方明确权利义务、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只有以书面形式固化,企业的诉求才能得到支持和认可,当纠纷发生时,企业更容易提供证据,使纠纷得以顺利解决。在实践中,企业必须避免陷入这种误区,即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逃避法律规定,自由处理员工的聘用和解聘,也可以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和社会保险费。即使员工去起诉,他们也不会满足于证据不足。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通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认定双方实际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1)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发给劳动者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证明其身份的文件;(3)劳动者填写的“登记表”、“申请表”等招聘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中,第(一)、(三)、(四)项有关证明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而且,《通知》还规定,用人单位终止事实劳动关系的,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也很难免除相应的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要存在劳动关系,企业就必须依法为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关系自入职之日起建立。没有劳动合同的,只要劳动者向有关部门举报,经核实,企业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另外,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将面临赔偿风险。根据法律规定,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严重违纪和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害的,对不符合用工条件的员工可以及时辞退,不支付经济补偿。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