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决福利待遇纠纷应当参照哪些法律条例 |
释义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我国各工作单位的福利也越来越好。但是,总有一些意外。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福利待遇纠纷。那么,当遇到一些福利待遇纠纷时,应参照哪些法律条例? 一、《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12月28日修正)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二、《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2005年12月1日修正) 第二十四条 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16号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有了以上的一些法律条例的支撑,当遇到福利待遇纠纷的问题时,也能少点迷茫,多点方向。或许有些福利待遇对个人来说,并不那么举足轻重,但是在当今社会,学会用法律来为自己争取权益,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如果遇到某些棘手的福利待遇纠纷问题,可以详询律师,例如365律师,争取更大的利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