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试用期无故被辞退算不算犯法 |
释义 | 很多时候我们去一家公司上班,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其实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对对方进行考察的一个时间段,如果单位觉得员工不符合录用标准,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下面法律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试用期无故被辞退算不算犯法? 一、试用期无故被辞退算不算犯法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无故”辞退必然违法的,你可以申请劳动补偿的。 实际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你分析下: 1、什么是试用期 2、试用期辞退要求 3、你该怎么办 什么是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辞退的要求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仅限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你该怎么办 你所说试用期是否签订了合同?有些企业,会在你准正的时候才开始签订合同,这个时候,你如果有正常上班记录(打卡签到,工资条,工作任务记录等),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以企业未签订合同,购买保险为由,获取赔偿。 如果你签订了合同,或者购买了合同等。这个时候,一般你是没有办法的。你所说的“无故”是不会成立的。要知道,企业的HR不会那么傻的,除非当面告诉你,你被辞职了,没有原因,而你又录音下来作为仲裁证据。正常的HR肯定会找到你的“毛病”,最终,你将符合试用期被辞退的第一条(不符合条件)或者第二条(违反规章制度)。举个例子,口头通知你被辞退了,你着急了,2次没打卡签到,还在想着怎么仲裁,结果,企业直接说你多次没打卡,辞退(是不是有点因果倒置?但是你没证据啊!)。 我的最终建议是好聚好散,拿好拿全你的工资,去找下一家吧,以后擦亮眼睛(仲裁耗时耗力,不一定赢的)。 二、用人单位试用期应该多久 试用期究竟约定多长时间是合适的呢?《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以上条款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劳动合同法》仅规定了不同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的上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际执行多长时间的试用期,需要双方协商确定。只要双方约定的试用期不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都是可以的。举个例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只要双方约定的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如果双方签订的是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却约定三个月的试用期,这时候法律只认可前两个月为试用期,从第三个月开始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正常工资。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互考察了解的期间,因此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特别提醒的是,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三、试用期能拿多少工资 劳动者最关心的就是试用期待遇问题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也就是说劳动者在试用期最低也能拿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如何理解呢,举个例子,如果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000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每月工资为2400元,试用期工资为月工资的百分之八十,那么月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只有1920元,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该劳动者试用期工资就应该执行2000元标准。?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试用期无故被辞退算不算犯法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理论上试用期无故辞退员工当然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只有在当员工不符合录用标准的情况下才可以辞退员工。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登陆法律网免费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