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循环经济法的积极作用
释义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
    据介绍,目前,我国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2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为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通过推进循环经济等途径加以解决。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之浚2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草案说明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三方面积极作用:
    一是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800——100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如全部回收余热、可燃气体等,按热值计算可供一个80万千瓦发电厂所需的能源,如全部回收固体废物,可满足生产300万吨水泥所需的主要原料。
    二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如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如能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固体废物的排放。
    三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另外的意义上讲就是节约的潜力。只要适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就能较大程度提高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