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租赁合同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
释义 | 一、土地租赁合同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土地租赁合同在以下情况下将被视为无效: 1.如果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2.如果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合同的签订过程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合同的内容不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那么这样的合同也将被认定为无效。 3.如果出租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存在争议,那么土地租赁合同也将无效。 4.如果土地租赁合同的内容违反了国家、集体的利益,或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那么该合同也将被认定为无效。 二、注意土地租赁合同要项 在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要项: 1.要核实出租人是否拥有该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争议或转租的情况。 2.要认真审核出租人的土地使用权证照,查看可租期限,确保租赁期限在合法范围内。 3.还需要关注出租人的资信情况,了解其是否将土地抵押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合同履行的情况。 在合同中,应明确出租人承担的各项义务,如提供基础设施等,并约定争议管辖方式,尽量避免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 三、土地租赁争议仲裁注意事项 在处理土地租赁争议时,如果选择仲裁方式解决,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正确填写仲裁机构的名称,避免因为名称错误导致仲裁无效。 2.要充分理解“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履行。 3.仲裁机构并不属于国家机关,其权威性有限,仲裁员的整体素质也可能不如法官。因此,在选择仲裁机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公正性和专业性。 4.仲裁机构的公正性也可能受到当地政府或经济团体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仲裁机构时需要谨慎考虑。 5.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时,务必仔细核实各项要素,确保权益不受损害。 如遇争议,选择仲裁需谨慎,确保公正性和专业性。如有疑问,不妨向法律网的专业律师咨询,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