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是什么 |
释义 |
一、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主决定、自由表达真实意愿的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这一原则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保障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和自由权利。 二、自愿原则的规定 民法典对自愿原则有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这一规定明确了自愿原则在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为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遵循自愿原则提供了法律依据。 ![]() 三、自愿原则的表现 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事项。 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各种事项,包括是否实施某行为、参与某民事法律关系、选择行为的相对人、行为方式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等。 这种自主决定权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保障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自由权利。 2.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 在民事活动中,只有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也只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负责。 如果民事法律行为不是当事人自愿实施的,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一规定确保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防止了虚假意思表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现在你对民法典中的自愿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呢?欢迎在法律网上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更专业的法律建议。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