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
释义 | 一、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流程是: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8.判决宣告。 二、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 三、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吗 法律网提醒您,人民法院不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在立案时不再审查诉讼时效问题,法院不能以过了诉讼时效为由不受理案件,并且不能主动示明被告已过诉讼时效,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应当审查,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如果认定诉讼时效已经经过,法院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法院不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