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克鲁泡特金 |
释义 | 1842—1921Peter Kropotkim俄国公爵、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者。毕业于贵族士官学校后,当军官;业余爱好地理学,并担任俄国地理学会秘书,有一定的成就。从七十年代起,抛弃贵族继承权,决心献身无政府主义事业;两次被捕,后流浪西欧,大部分时间在瑞士,最后三十年在英国。1917年二月革命,返回俄国,谢绝临时政府请求他担任教育部长的要职。十月革命后,由于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而不再过问政治,埋头从事伦理学的研究。著作有《造反的话》(1885年)、《在俄国和法国监狱中》(1887年)、《田野、工厂和工场》(1899年)、《一个革命者的回忆录》(1899年)、《互助论》(1902年)、《1789—1793年伟大的法国革命》(1909年)等书。与巴枯宁一样,作为无政府主义思想家,竭力反对权威,反对国家与法律,推崇绝对的自由和自治。信仰达尔文主义,但却认为进化的重要因素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人类的前途是趋向分散的、非政治的和合作的社会,那时人们不再受国家、法律、各种规章制度及宗教的干预,而使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克鲁泡特金称这种社会为“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主张以物品和劳务的自由分配代替私有财产和不平等的收入;提倡按照需要确定工资的原则,每个人不管出多少劳动,都可从公共仓库中领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未来社会把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做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克鲁泡特金根据自己长期监狱生活的体验,积极倡导对监狱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