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济由国家民政部门或者慈善机构举办的对生活无依靠的年老、体弱、病残、孤幼以及由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公民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系列措施。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对农村中集体经济组织供养、补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五保”户农民的救济、对贫困户的生活救济以及生产自救扶持等救济措施;对城镇生活无依靠的年老、体弱、病残、孤幼和无固定收入的贫固居民的生活救济以及领取待业救济金超过规定期限的待业人员的生活救济;对因遭受地震、火灾、洪涝等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灾害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公民实行的救济等。社会救济可分为定期救济和临时救济两种。我国1982年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救济采取群众互助、生产自救、辅之以国家发放必要救济金的方针。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消费基金部分设立专款项目用于社会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