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与道德 |
释义 | 二者都是社会调整的重要形式,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道德不只是阶级现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统治阶级道德和被统治阶级道德。法与统治阶级道德有着一致性,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能够促进统治阶级道德的推广,而且法的内容中也蕴含着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统治阶级道德则肯定现行法的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通过培养人们的守法观念来促进法的实现。被统治阶级道德从总体上对现行法律制度持否定态度,这些道德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从而影响到现行法的实现。不同阶级的道德也有一定的共性,即存在全社会共同奉行的道德准则。这些基本的生活准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这种共性对法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法和道德这两种社会调整形式有着重要差别,它们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二者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逐步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义务性规范为主。二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法律调整的某些社会关系(如会计程式)不需要道德评价,道德调整的许多社会关系(如爱情,友谊)也不接受法律调整。法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不脱离开行为去过问行为的动机,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等维持。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将得以充分发扬,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