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汉景帝根据晃错的建议,采取的削弱和控制诸侯王国势力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汉文、景两帝统治时期,以诸侯王国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日益膨胀,已经成为西汉政权统一的严重障碍。汉文帝曾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对诸侯势力加以抑制,但微不足已。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晃错为此上呈《削藩策》,主张借诸侯王触犯法网的时机,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3)开始借各种罪名削去楚、赵、吴等诸侯王的部分封地,诸侯王因此而不满。当年冬,吴王刘濞串通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诸侯王公开叛乱,以“诛晃错、清君侧”为名,联合向西汉中央政府统治区域发动进攻,形成了“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听信谗言,将晃错治以“无臣子礼、大逆无道”之罪:斩首,其后追悔莫及,决心以武力坚决镇压叛乱。不足三月,叛乱平息。汉景帝又诏令抑贬诸侯王的地位,不准其干预封国政务,省易封国内的官制,剥夺其任官之权,并陆续增封十三皇子为诸侯王,以分散诸侯势力。此后,各诸侯王国内的制度与郡县无明显区别,直接置于中央政权的监督、管理之下,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