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继承如何起诉 |
释义 | 一、法定继承如何起诉 1、确定继承性质、遗产和继承人范围以及起诉对象 在法定继承中,被告主要是占有或多占遗产的法定继承人。如法定继承人占有的份额比较恰当,或其占有的是依法应得的一部分,则可不将其列为被告。在遗嘱继承或遗赠关系纠纷中,被告主要是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按遗嘱可得遗产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受益人。如果请求从遗产中清偿自己的债权财产,则提起诉讼的被告是遗产执行人、遗产实际占有人、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遗赠受益人。 在确定了被告以后,原告必须注意自己身份。具体说,原告一般应具备与死亡人之间有法定继承与被继承关系即是法定继承人或代位继承人,或是遗嘱受益人或是死者生前所欠债务的债权人。如果这些人是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人,则他们作为诉讼原告同时,还应明确提出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共同参加诉讼。 2、撰写起诉书 原告在写诉状时,除要载明起诉对象(被告)身份及其相关资料外;在诉求中还要载明对遗产的现有分配状况或遗嘱中处分遗产的反对,并提出自己的分配主张,有条件的可以将自己的主张应得份额数量化。 3、正确认定向哪个法院起诉 遗产诉讼,一般由被继承人生前户籍所在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如果争执的遗产是不动产,原告可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是动产,如金银首饰、家具杂物,可向动产地法院起诉。动产不在一地法院管辖的,选价值大的动产地法院管辖。既有动产又有不动产,可向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 另外,原告在起诉时必须依法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明、证据。 ![]() 二、起诉时要交哪些证据 遗产继承诉讼证明材料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继承诉讼时应当提交下列证据材料: (1)公安机关、医院关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被继承人的死亡日期的户籍资料或宣告死亡的判决书;亲属关系证明; (2)被继承人主要遗产所在地的证明及遗产种类、数量及折价清单; (3)被继承人生前债权、债务情况的证明; (4)被继承人遗嘱原件,公证遗嘱的公证书,代书、录音或危急情况下口头遗嘱,及所附的两份以上证人材料; (5)养子女、非婚生子女、形成抚育关系的继子女应提供收养、出生证明、形成抚育关系的证明材料; (6)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亲笔书写的弃权书及有关证据; (7)丧偶儿媳、女婿继承公婆、岳父母遗产的,关于自己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证明; (8)关于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要求分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有关证明; (9)医院关于继承人已怀孕的证明; (10)其他证据。 三、继承公证书能否解除 公证书可以解除,但有条件限制。根据公证法第39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所以根据上诉法律规定,公证书可以撤销,但必须是符合“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与事实不符的”前提下,并且撤销公证书的主体是公证机构而不是法院。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法定继承如何起诉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小编提醒您,所以如果继承纠纷提起诉讼时,当事人需要提供的证据包括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遗产种类、数量及折价清单、被继承人遗嘱原件等。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