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摩奴法典 |
释义 | Manavadharmasastra又译《摩奴法论》,旧称《摩奴传承》(Manusmrti),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法律汇编,也是婆罗门教的重要典籍之一。关于其成书年代学术界早有纷争,但近年来大都倾向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据称该书由大梵天神亲口启示给其后代,人类始祖摩奴,再由摩奴整理而成,故名。实由婆罗门祭司根据古来传承和风俗习惯汇编而成。全文用诗歌体裁写成,共分十二章,二千六百八十余颂。其中绝大多数内容是关于吠陀习俗、惯例和说教的法律条文,但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规范仅占全部条文的四分之一左右。第一章记载了该法典的由来,说明宇宙万物都由梵天创造,各种姓的地位及活动也为梵天派定,不可改变;第二章论述了法的本源和各种礼仪,主要包括婆罗门在去年时期的各种戒律;第三至第五章论述了婆罗门在居家时期原生活规范,包括婚姻、职业、日常祭祀、饮食起居等;第六章讲婆罗门在林居期和出家期所应遵循的规范;第七章至第九章论述国王和刹帝利的职责,教导国王应如何治理国家、统率军队,内容多为现代意义的法律规范,涉及债权、婚姻家庭,财产及继承、刑事规范和诉讼规范等;第十章规定了各杂种种姓的职业及其义务,还规定了四个原始种姓的具体职责;第十一章讲业报。轮回和赎罪,解脱。《摩奴法典》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和婆罗门,刹帝利种姓的统治地位,确立了各种姓的内部秩序,并对各种姓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规定。正因为《摩奴法典》是以维护种姓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所以亦有人称它为“种姓法”。《摩奴法典》问世后,对印度及其周围地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直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社会最有权威的法律汇编。在印度,直到英国统治时期,它仍是处理印度教徒之间民事纠纷的主要依据;独立后《印度教法典》的问世才使它失去效力,但它所确立的一系列观念却仍然而在印度教徒中间。在东南亚和南亚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依据《摩奴法典》建立过自己的法律秩序,因而形成了著名的“印度法系”。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