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时效的中断及其后果是什么 |
释义 |
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期间,由于法律原因,已经超过的仲裁时效期间视为无效。仲裁时效中断消除后,应当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首先,仲裁时效中断时,中断仲裁时效的法律后果,已经执行的仲裁时效期间无效,时效期间的计算重新开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自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应当重新计算,这里的“从中断时起”应当理解为中断原因消除的时间。债权人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自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达成调解协议的,自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并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说明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原因,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或者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中断有三个法律原因: ① 向对方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索取逾期未付的工资或经济补偿金(2)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举报用人单位非法要求加班、要求保障休息权利的;也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