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哪些条件? |
释义 | 我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相关的活动行为准则,当然对犯罪的要求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和条件。方便我国执法者进行治理社会和管理犯罪案件。那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哪些条件呢,下面小编就为你进行详细解答。 一、不构成犯罪即该行为未能满足或全部满足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 1.简介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行为必须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上都满足刑法规定的要件,才构成犯罪。 比如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就是因为缺少主观方面的要件,不构成犯罪。 2.定义 该行为未能满足或全部满足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 3.分类 不构成犯罪分两种: (1)行为合法的正当防卫、意外事件、紧急避险、执行任务等; (2)行为违法,但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 二、犯罪构成三要件 (1)犯罪构成该当性。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要相一致。具体来说该当性中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几个要素。 (2)违法性。违法性要求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是排除具有该当性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 (3)有责性。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责性还有两种阻却事由,一是违法性认识,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或者相对来说犯罪事实较清,我国政府为了当事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没有造成对人员和社会的较大伤害,免于对这类人的刑事处罚。彰显了我国法律的人性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