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家长或监护人对学校的监管要求有哪些?
释义
    家长或监护人对学校的监管要求有哪些?
    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把学校作为监护责任承担者的做法是对监护制度的曲解,势必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在校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仍由其家长承担。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赔偿,学校是否承担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学校有过错则承担责任,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当然,学校虽无过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道义上给予适当的物质资助也是可以的,但这种资助不应当混同于损害赔偿,更不应当衍生为监护责任。
    我国立法对监护人采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损害,不管监护人有无故意或过失,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即使依据公平责任原则,当被监护人没有赔偿能力或赔偿能力不足时,监护人还是应当用自己的财产加以赔偿或补足。由此看来,学校如果对在校未成年学生均负有监护责任,那么会加大学校的民事风险。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的。如果立法再规定学校负有监护责任,其结果势必是将理应由学生的监护人承担的一切民事侵权和其他民事损害责任推给学校,很容易形成民事风险与民事纠纷冲击基础教育和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不利局面。另外,学校承担监护责任,从客观上也必然增大立法与司法的难度。从立法层面上分析,监护责任的约定或推定转移,需要解决原有监护制度改造、转移条件、转移程序、转移方式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而从司法层面上分析,伴随监护责任转移的则是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民事损害归责的复杂化、纠纷范围扩大、适用法律难度增大和司法操作困难等负面连锁反应的频繁出现。
    学校的监管责任主要在校园事故当中得以体现。学校的主要监管义务是维护无民事能力的学生的身心安全健康问题,同时肩负着教育责任。对于监管来说,需要分辨学校是否为过错方,对于无过错方来说,学校不承担相关的监管以及赔偿责任。 ?
    ?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