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此时侵权人需要对受害者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而这责任主要就是民事责任。同时,我国关于侵犯隐私权也是进行了很多规定,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采取变通的方法,规定对侵害他人隐私权,造成名誉权损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追究民事责任。其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这是最高司法机关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第一次司法解释。 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重申这一原则。该《解答》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一司法解释继续沿用1988年司法解释的原则,对隐私权仍然采用间接保护的方式。 三、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两部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妇女的隐私权,都作了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在《残疾人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都设置了保护残疾人、消费者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条文,在这些关于合法权益保护的条文中,都包含隐私权保护的内容。 四、《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对隐私权保护的条文。1979年《刑事诉讼法》、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都规定对涉及隐私(阴私)内容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这同样是对隐私权的保护。在新修改的这两部法律中,同样强调了这样的原则。 除此之外,2002年12月23日,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首次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在这部草案里也提到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即: 1、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2、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 3、自然人的住宅不受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受法律保护。 4、自然人、法人的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禁止以开拆他人信件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或法人的通讯秘密。 5、收集、储存、公布涉及自然人的隐私资料,应当征得本人同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刑法》主要是通过追究侵害隐私权行为刑事责任来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上规定,都是宪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精神在刑事领域的具体延伸,为保护公民隐私权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刑法保障。 关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在《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还有相关司法解释当中都有规定,有的是对侵犯隐私权案件审理的规定,有的则是对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进行的规定。希望法律咨询网小编带来的内容,能够帮助你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疑问,都可以来电咨询我们法律咨询网的在线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