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当如何办 |
释义 | 一、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当如何办 1.双方自愿协商; 2.申请人民调解; 3.申请行政调解;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二、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收集什么证据 1.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是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重要证据,也是鉴定机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依据。 2.费用清单: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营养费用等。这些费用清单可以证明患者的实际损失,也是要求医疗机构赔偿的重要依据。 3.证人证言:如果有其他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愿意作证,可以提供证人证言,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4.鉴定报告:如果已经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可以提供鉴定报告。这些报告可以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和赔偿数额。 5.其他证据: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短信、邮件等其他相关证据,可以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 三、发生医疗纠纷后的解决原则有哪些 发生医疗纠纷后的解决原则有: 1.坚持不以医疗事故鉴定为前置的原则,医疗纠纷不同于医疗事故,不以鉴定为前提; 2.医患双方地位平等原则,我国民法中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坚持过错原则,双方当事人依照其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法律网提醒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引用法条: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 [2]《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