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在什么法律依据之下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释义
    一、在什么法律依据之下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符合以下这些条件即可认定为诈骗罪:
    1.行为人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诈骗行为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行为人有企图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
    4.行为人实施了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诈骗的金额较大,是应该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
    法律网提醒您,诈骗罪需要以下证据:
    1.对方虚构事实和受骗付款的证据,以及向对方索要对方不给或失去联系的证据;
    2.诈骗案件相关的物证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等;
    3.证人证言以及佐证犯罪事实的证据,如当事人之间的通话记录、银行汇款凭证、案发地监控录像等。
    
    三、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罪的区别
    1.诈骗行为发生的时空不同。前者只能发生在金融活动中;后者只能发生在金融活动以外。
    2.诈骗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这一金融道具实施的;后者是使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道具实施的。
    3.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金融凭证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后者只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4.犯罪主体不同。前者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后者只能是自然人。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非金融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其他银行结算凭证实施诈骗,构成犯罪的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反之,金融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构成犯罪的则应当以金融凭证诈骗罪定罪处罚。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