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意表示有可能是犯罪预备吗 |
释义 | 一、犯意表示有可能是犯罪预备吗 不是犯罪预备,犯意表示又称“犯意流露”。以口头、文字或者其他方式对犯罪决意的单纯表露。属于思想范畴,尚未开始实行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但是在各国权隶制刑法和封建刑法中,均有处罚犯意表示的规定与实践。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不同,犯罪预备是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一般应负刑事责任。而犯意表示尚属于思想范畴,不一是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因而不负刑事责任。 ![]() 二、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一)犯罪预备已经通过准备工具或者其他制造便利条件的行为表示其犯罪意图,犯意表示尚未达到犯罪地步仅是单纯意思的外露; (二)犯罪预备一般不为人感知,犯意表示通过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使人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意表示会被处罚吗 犯意表示属于思想范畴,尚未开始实行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因而不负刑事责任。只有在犯意支配下积极或者消极地实现该犯意的外部行为出现,才受刑罚处罚。 犯意表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实的犯罪意图;并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图;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 以上便是法律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犯意表示有可能是犯罪预备吗的相关知识,犯意表示不可能是犯罪预备,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一个是想,另外一个是有具体行动,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网的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