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继承权
释义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继承权
    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可以决定放弃继承,但是,有些情况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行为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司法实践中,被执行人放弃继承权,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屡见不鲜。但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于继承法意见第46条“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中“法定义务”的界定并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不统一,部分被执行人通过放弃继承的行为成功躲避执行。
    通过认定“判决所确定的给付义务应属法定义务”,使被执行人放弃继承的行为获得不利的法律评价,对于攻克执行难起到了一定有利作用,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法定义务应作扩大解释,法院判决所确定的给付义务,应属法定义务范畴。当事人在明知自己有偿还义务的前提下,放弃应得继承份额,该放弃继承行为应被确认为无效。
    
       二、法定继承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等进行财产继承的一种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是一个强制性规范,除被继承人生前依法以遗嘱的方式改变外,其他任何人均无法改变。法定继承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
    (二)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三)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四)养老育幼,保护弱者原则;
    (五)互谅互让、协商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
    《继承法》
    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继承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遗嘱人放弃继承权主要是在遗产继承开始之前进行放弃继承,如果在继承之后进行放弃就是放弃所有权而不是继承权了。希望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法律网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