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成立是否意味着合同生效?合同如何生效 |
释义 |
1、 合同成立是否意味着合同生效?合同的订立不一定生效。(1)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前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表人批准后生效。所谓缔约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订立合同,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因此,18岁以上或16岁以上但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有权与主要收入来源为自身劳动收入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订立合同。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没有缔约能力以限制其民事行为能力。不能确定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订立合同。但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订立纯粹为了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合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仅限于经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经营范围。因此,法人在其生产、经营、经营范围内具有缔约能力。(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界,表示愿意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行为。意志表达是法律行为的一个要素。意思表示的真实性是合同有效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当事人在欺诈、胁迫或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是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3)该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所有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换句话说,它们符合公共秩序和良好习惯的要求。因此,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有效的自然条件之一。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本合同并不违法,这意味着本合同不能违反双方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律规定,也不能通过协商进行变更。也就是说,当事人不必遵守合同法中的任意规定来指导当事人订立合同。强制性法律规定的标志通常以“不得”和“必须”等词开头,而任意规范则以“可以”等词表示。此外,合同不违法,也指合同的内容,即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合法。如果合同的某些条款有效且部分无效,则确认无效的某些条款的有效性不受影响。 (4)必须确定或可能确定合同的内容。 “合法成立的合同就像双方之间的法律”。因此,合同内容作为确定当事人各自权利义务的依据,对于判断合同是否生效、生效后如何履行、发生争议时判断孰是孰非具有重要意义。合同内容的确定是指合同内容必须在合同成立时确定,或者必须处于未来履行时可以确定的状态。合同的内容是指合同规定的具体事项在客观上是可能实现的。合同内容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事实不可能、初始不可能、客观不可能、永久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合同无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