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
释义 |
1、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义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民法通则有效期结束:2020年12月31日)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义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三种情况: 一种是未成年子女仅受益的合同。纯利益行为是指不支付报酬而获取利益的行为。典型的有:无条件赠与、债务免除等。中国的《合同条例》规定,一般未成年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以及与他人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该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需经法定代表人批准方为有效,否则视为无效。但是,对于纯粹对未成年人有利的行为,如收受礼物,则无需获得其法定代表人的批准。因此,法定代表人为未成年子女签订的纯福利合同显然是有效的 第二种是不要求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普通合同。典型的有:童星推广合同、示范表演合同等,虽然不禁止未成年人参与文化娱乐体育工作,但此类合同应注意保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充分考虑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履行义务不应超出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侵害其正常权益。否则,此类合同可能被判定为无效合同。在注意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父母为子女利益和未来发展而订立的合同是有效的 未成年人可能承担不良后果的第三类合同通常被认定为无效。典型的例子有广告背书合同、未成年人名下房屋抵押合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条 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表人应当代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承认自己的行为的,其法定代表人应当代为履行民事法律行为,前款规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或者由其法定代表人批准,但是,他可以独立实施纯利益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与其智力合作实施适合精神健康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监护人代表性。什么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监护是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立专门人员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的法律制度,依法监护是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是一人或多人。《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其子女享有父母权利,当然是第一顺序监护人 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弟姐妹、近亲或朋友、父母单位,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轮流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近亲属或朋友、居委会、,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的村委会和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前者优先于后者。但是,根据监护人的同意,法律秩序可以改变。如果前一命令中的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或明显不利于被监护人,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命令中选择最佳监护人 III.最新信息(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条 八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履行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或者经其法定代表人批准;但是,他们可以独立进行纯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表人应在民事法律行为中代表其行事 以上是对“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义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的回答。我们可以理解,父母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其他法律知识,律师协会还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