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双方是否有权解除可撤销的合同 |
释义 |
1、 可撤销合同双方是否都有权撤销 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权撤销的一方是否因缺乏某些有效要件而行使该权利 具有可撤销合同的合同取消权。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本合同对双方均有效。如何行使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 1。由于行使撤销权的主体存在重大误解和明显不公平,合同双方均有权要求修改或撤销合同;如果一方通过欺诈、胁迫或利用另一方的危险违背另一方的真实意愿订立合同,受害方有权解除合同,而欺诈方,胁迫一方或利用另一方的危险,无权要求修改或取消。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一年。撤销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有撤销权的一方在知道撤销权的原因后,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如果对方没有异议,合同将被取消。如果另一方反对取消合同,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应在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或修改 III.根据《合同法》第56条,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法律后果,撤销权人行使合同撤销权后,被撤销的合同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无效。应当指出,合同的取消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当事人还应当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赔偿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这也是合同确认无效或解除后共同处理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措施: 1。归还财产。适用于已经履行的合同,是指根据合同交付财产的一方有权要求返还交付给另一方的财产,而接受财产的一方有义务返还财产。因合同而获得的财产,包括交付的财产、其孳息和支付的费用。折扣补偿。指当事人对应当返还但不能返还或者不需要返还的财产给予折价补偿。不退款,包括事实上不退款和法律上不退款。事实上,不可退还是指属于无形财产的专有技术、信息等,即使归还也已失去原有价值;法律上不可归还是指财产已转让给善意第三方,且善意第三方已获得财产所有权。不必要返还主要是指双方协商,认为不返还财产对双方都有利,因此不需要返还。赔偿损失。指过错方应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或解除而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合同解除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退货的,给予折扣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1。有撤销权的一方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知道撤销原因后,以自己的行为明确表示或放弃撤销权 所谓合同保全,是指法律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防止损害债权人的债权因不当减少或不增加债务人财产而产生的权利。《合同法》第73、74和75条规定了这一制度。其主要特点如下: 首先,合同保全是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例外 根据相对性规则,合同债务主要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当债务人迟延行使到期债权,或者与第三人发生某种行为,致使债务人承担责任的财产减少或者不增加,致使债权难以实现时,法律是为了保护债权,债权人可以同时行使代位权或者撤销权。这两项权利的行使将对第三方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合同双方均可终止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另一方延迟付款或延迟交货等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合同法》第94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中,如何依法终止双方的合同关系,并保留和调查另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是商业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其主要债务 (3)一方延迟履行其主要债务,并在被催促后的合理期限内未能履行(4)一方延迟履行其义务或犯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未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七条合同终止后,合同未履行的,应当终止履行;合同已经履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的履行和性质要求赔偿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损失赔偿金额应等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履行合同后能够获得的利益,但不应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预见或应该预见到的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以上是路霸网小编关于双方是否有权撤销可撤销合同以及是否有特定权利的具体介绍合同的权利。因此,您应该详细了解合同签订的相关知识。我希望你能对合同有所了解。希望*可以扩展知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