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信息欺骗是否可以在就业时不支付
释义

信息欺骗不能在就业时支付工资。就业时的信息欺骗属于隐瞒事实、欺骗用人单位。这取决于这个职位是否胜任。用人单位认为其能力不符合原用人标准的,可以解除双方劳动关系,不需要给予经济补偿。但是因为劳动,我们不能不付钱。单位应根据故障的大小承担责任。究其原因,是员工有过错,但单位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查义务,也存在过错,因此应根据双方过错比例承担法律后果。实践中,小过错方的比例一般为20%-40%,大过错方的比例一般为60%-80%。
    

2。劳动者受工伤时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当知道该行为的后果,过错较大,应当承担较大责任。单位审查不严,责任心不强。如果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仍然是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的辨认能力相对较弱,其责任较小。如果单位对未成年人入境审查不严,就有很大过错。
    


    

在就业时信息欺骗是否会影响工伤福利?
    

工人的工伤福利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单位承担(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停工留薪期间的护理费、合同终止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津贴、五、六级伤残职工伤残津贴等),另一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如伤残津贴、一次性医疗津贴、医疗费、伤残防护用品费等)。在上述情况下,无论劳动者身份是否虚假,单位都应当支付应当由单位承担的部分;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承担的部分有两种情况:单位不参保的,这部分责任应由单位承担;如果造假者以虚假身份获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在核实后往往会拒付工伤保险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劳动者选择隐瞒或者伪造身份信息欺骗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可以予以辞退,但在辞退前,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如果情况复杂,您可以咨询律师,律师网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的法律咨询。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