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动产继承纠纷中的诉讼时效 |
释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规定,对继承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两年。继承诉讼时效期间,自继承人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继承人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必须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行使,否则就失去法律的保护。但是,有法律原因的,可以中止、中断或者延长两年的诉讼时效。所谓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因某些事实(如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遗产管理人不明等)中止诉讼时效的计算。自中止事由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与中止前期间一并计算。但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原因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如诉讼时效中止以前不发生。所谓诉讼中断,是指诉讼时效期间内发生特定原因,致使现有时效期间无效。诉讼事由终结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最常见的是继承人因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谓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诉讼时效届满后,继承人有正当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经审查认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延长诉讼时效。但自继承之日起满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时起计算。但是,被侵犯的权利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关于如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七十七条中规定,继承诉讼时效依照继承法的规定执行。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放弃的,视为继承;继承不分的,视为共有。诉讼时效的终止、中断和延长,适用民法通则。 最后,我认为继承房屋时,其继承和分割与其他财产不同。房子虽然可以分割,但分割是有限的,比如说,一栋房子不能分割成很多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作为共同财产由继承人共同继承。如果需要分割,可以采用价格分割的方法。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