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除合同案例分析 |
释义 |
热门城市:宁德律师 哈密律师 酒泉律师 赤峰律师 宝鸡律师 商丘律师 苏州律师 崇左律师 保山律师 梧州律师 解除合同因为双方当事人的缘故,很容易产生纠纷,无论是解除的时间还是解除后的效力追溯,在解除合同案例的实际审判都有所体现,其反映出的不足可以为后来的诉讼起到借鉴作用,在这里,法律咨询网小编将通过以下案例为您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 案例回顾 2008年5月6日,原、被告签订承揽合同。合同约定原告王某承揽被告工程的模板制作工程,如果原告延误工期,被告有权对原告予以经济处罚,如果原告不按合同完成工程质量、工期,被告有权终止合同。2008年7月11日,监理工程师针对原告的模板工程给被告下达质量整改通知。当日,被告给原告王某发出通知,因原告施工中柱偏位,罚款2,000元。7月14日,被告通知原告停工,终止承揽合同。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返还罚款2000元。 原审法院认为案件焦点是原告的支模质量是否合格,因原告工程质量不合格,延误了工期,被告依约有权与原告终止合同。2,000元系因原告违约而给被告造成损失的赔偿,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王某上诉称柱子偏移非其模板工程不合格而致,其不存在违约行为,要求支持其诉讼请求。二审法院认为,王某的模板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即使不存在质量问题,诉讼中被告已另外将工程承揽给他人施工完毕,所以无法继续履行。驳回其要求继续履行的诉讼请求。 二、案例的问题综述 上述案例反映了如下问题: 1、合同法第96条和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行使法定解除权的一方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对方有异议可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而审判实践中的情况多数是,享有解除权的一方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处理善后事宜。对其要求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应当如何处理,“通知”是否是解除之诉的前置程序; 2、如何确定合同解除的时间点,在判决时合同履行期已过的情况下是否有解除的必要; 3、合同解除后有无溯及力,赔偿损失的范围是否包括合同履行的可得利益损失; 4、相对方超过三个月才提出异议,或者在诉讼中提出抗辩时已经超过了通知的三个月期限,法院是否还要审查合同解除是否符合解除条件。 三、审判结果和分析 实际上,在相对人超过了异议期而未提起异议之诉的情况下,合同已经解除,再要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已经没有意义。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合同解除之后的行为,解除权人只提起解除后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之诉即可;当事人只诉求解除合同,并没有其他诉讼请求的,法院应驳回其起诉;如果同时要求解除合同和其他诉讼请求的,法院可以认定合同已经解除,因为其对已经确定的无争议的事实提起诉讼,依据无纠纷即无审判的原理, 不在法院审理范围之内,法院可以驳回其起诉。 案例中法官认为已经过了履行期,没有必要再论合同是否解除。实际上应当认定,如果认定合同解除成立,则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合同解除不成立,就应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在已经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解除不成立,则应向原告释明,其有提起违约损害赔偿的权利。如果系二审中,则原告可以就损害赔偿另行起诉,或者案件发回重审,原告增加该诉讼请求。 综合上述解除合同案例可知,当合同一方向法院上诉要求解除合同时,需要确认解除的时间点,才能判定是否有解除必要,这也是对合同法律关系存在与否的重要判断,涉及到当事人的履行情况以及损害赔偿的起算点,更多了解可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濮阳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