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诉法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
释义 | 我们知道,犯罪人员实施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法院应对其进行量刑,决定该犯罪人员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不过实践中,会有一些犯罪人员的犯罪行为在刑事起诉后法院不会受理,那刑诉法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法律咨询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刑诉法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规定,刑事自诉 案件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不予受理: 1、犯罪已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 2、被告人死亡的; 3、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4、不属于自诉案件范围的; 5、自诉人撤诉后, 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但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除外; 6、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7、民事案件结案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再行提出刑事自诉的。 二、自诉案件受理的条件 自诉案件的特点是先起诉、后立案。自诉案件的受理即立案。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的受理和审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受理自诉案件的条件如果掌握过宽,则可能使大量一般纠纷涌入刑事诉讼程序,发生滥用自诉程序的情况并招致各种不良的后果;而后果掌握过严,就会限制甚至剥夺公民的刑事控告权,造成告状无门以至于激化矛盾。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属于刑事诉讼法第170第六规定的案件; (二)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的; (四)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自诉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盖章。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或者口头告诉后,尽快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人民法院对于立案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即进行进一步审查。对自诉案件的审查不同于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它不仅涉及到程序性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犯罪事实和证据等实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既保障起诉权又防止滥用起诉权,以决定是否需要开庭对案件进行实体审判。 在这些情形下,即使对这些犯罪嫌疑人提出诉讼,法院也是不会受理的。各法院提起诉讼不予受理一般发生在自诉案件中,它是指当事人先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再立案的一种诉讼方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