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
释义 | 儒家的法古思想。议论时事遵循古制,则政教不迷错。《尚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疏:“学古之典训,然后入官治政。议论时事,必以古之制度,如此,则政教乃不迷错。”崇尚尧、舜、禹三代圣贤之世,凡事因循先王之制,是先秦儒家孔、孟等人的主要思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仍提倡恢复周礼,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侑》),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孔子及其追随者们反对公布成文法,认为公布了成文法,则导致“贵贱无序,民有争心”。由此而引发了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展开“礼治”和“法治”的持久论争。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遭到国内旧贵族的反对,反对派的理论根据是“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商君书·更法》)。这一“法古”思想成为二千多年来保守势力恪守古制,反对改革的理论武器。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年来始终保持陈陈相因的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权体制模式,任何改革和改良都最终失败,莫不囿于这一思想的束缚。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