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河北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 |
释义 | 一、河北工伤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 1、丧葬费: 标准为:6个月的单位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 标准为:配偶,每月按工亡职工本人月工资的40%;其他亲属,每月按工亡职工本人月工资的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供养亲属范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二、工伤必须24小时报案吗? 1、过了24小时上报,也是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的。 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三、新入职员工的工伤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新入职的员工发生了工伤事故,无论社保空白期是由用人单位、劳动者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也不论工伤事故是由用人单位、劳动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均应当有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承担责任,这也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鉴于此,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新入职员工的工伤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商业保险过渡策略 用人单位可以考虑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填补社保空白期,降低因承担工伤保险责任造成的损失。由于现有的制度设计,新入职的员工存在社保空白期是客观存在的,工伤事故的发生却又是无法完全杜绝,发生工伤事故处理的费用往往比较高。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或者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策略进行过渡还是非常必要的。用人单位在选择商业保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最佳的选择应该是雇主责任险,雇主责任险顾名思义为雇主应当承担的责任提供保险保障,被保险人(用人单位)因起雇员遭受意外事故或患职业性疾病,依法承担经济赔偿以后能够获得的补偿。另外一方面是应当选择当月生效的投保模式。如果选择次月生效的投保模式,购买雇主责任险,来过渡的目的将不能完全实现。因为这时候也可能会产生空白期,在投保生效之前发生工伤事故,仍然需要用人单位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2、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 用人单位对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新入职的员工是否具有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均应当给予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实践中,有些企业并不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认为没有必要为此投入资源,员工可以照顾好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有些企业认为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是对着新入职的员工“读一读企业规章制度”作用不大,这些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理解和认识都是不准确的。研究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恰当安全教的育和培训不仅能够帮助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安全操作习惯。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这些作用,对于那些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以及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尤为重要。 3、人性化的管理 当员工遇到意外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尽量给予员工人性化的关怀,积极的帮助员工去处理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或迟或早都是要落实到用人单位来承担的。假如某些用人单位缺少这样的承担责任意识,而是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愿意承担责任,甚至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因此发生争议或对簿公堂时,不但应承担的无法逃脱,同时还需要花费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争议,最终结果反而是得不偿失。另外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发生意外事故员工的处理态度,不仅影响到当事的员工,还会影响到其他在职的员工,若在用人单位内部形成“同病相怜”的气氛,势必将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故此,用人单位在处理员工的工伤事故时应当尽量给予人性化的关怀。 整体来说,不一定在河北只要是因工伤死亡的,最终获得的赔偿标准就是一样的,对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没有总体的规定。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的就是工伤死亡包括的赔偿项目,也就是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但是,总不见得河北的各个城市上一年度的职工平均工资就都是一样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